7月27日,第五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颁奖典礼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举行。此次共有七部作品获奖,分别为格非的《登春台》、李修文的《猛虎下山》、张楚的《云落》、周瑄璞的《芬芳》、马金莲的《亲爱的人们》五部全国性作品,以及陈冬梅的《大明漕歌》和梁弓的《春天里》两部淮安题材或淮安籍作家作品。其中,《登春台》由译林出版社于2024年3月出版。

陈彦、毕飞宇为格非颁奖
吴承恩长篇小说奖,是以中国古典文学巨著《西游记》作者吴承恩先生的名字命名的文学奖项。该奖旨在纪念和弘扬吴承恩卓越的文学成就,激励和倡导作家对当代长篇小说进行多元艺术探索,从而推动新时代长篇小说创作的持久繁荣。自2016年设立以来,每两年评选一届,已成为中国具有重要荣誉性和广泛影响力的文学奖项之一。截至目前,该奖已评选产生34部获奖作品。
《登春台》写尽蓬勃涌动的四十年里,沈辛夷、陈克明、窦宝庆、周振遐四个人的生命流转,所谓众人熙熙,如登春台。在小说中,个体的命运史和精神史汇流成了大时代的史诗。作为一位具有强烈问题意识和对现代文明深情关切的哲思性作家,格非在《登春台》里探讨的是人在充满偶然性和变数的时代,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,如何获得思想的能力和开拓生命的意义。

《登春台》,格非 著
译林出版社,2024年3月
正如授奖词所讲,“格非在《登春台》里探讨的是人在充满偶然性和变数的时代,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,如何获得思想的能力和开拓生命的意义”。而本书的序言,正是对这一命题的生动开篇。
序言(节选)
说到底,人的生命,不过是在两个虚空之间出现的一次小小的火花闪动而已。第一个虚空是出生前的暗昧,第二个则是死去后的沉寂。奇怪的是,所有的人自打出生之后,就在静静地等待第二个虚空的到来——正如某位哲人说过的那样,人一出生就老到了足以死去,却很少有人认识到第一个虚空的存在。

《火花》剧照
其实,保证一个人出生的难以计数的前提条件,缺一不可。奇妙的是,由于某个神秘的恩典,无数个因缘结成了一个强大的联盟,彼此协作,来保证一个奇迹的发生,让你穿越黑暗的隧道,抵达光明之岸,在这个世界上现身。反过来说,那无数个本该降世的生命,却因某个微不足道的偶然变故,被永久地冥封于时空的混沌之海,不见天日。
周振遐安坐于中关村软件园近旁的长椅上,脑子里想着那些不着边际的事,一度像喝醉了酒似的,变得神思恍惚起来。有好长一阵子,他弄不清自己坐在什么地方,眼前的街道、房屋、树木、广告牌和高压电线,都让他觉着陌生。在呆钝的意识中,他朦朦胧胧地预感到这不是什么好兆头——那些通常只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死亡,如今也在要求他即刻兑现。

《大自然对你说了什么》剧照
他终于回想起来,今天早上在公园散步时,他的眼球发生了轻微而持续的颤跳。他在穿过荷塘边的一座石舫时,曾因一阵短暂的眩晕而差一点跌倒。
现在,他再次抬起头来,注视着街道、天空以及软件园东三门入口的通道,心下暗暗吃了一惊。刚才还车如游龙、人似流水的大街上一派岑寂,四下里不见一个人影。停车场里也空荡荡的,大草坪的淋灌喷头,兀自转动着,嗒嗒地喷洒着水雾。园区绿化带那一大片蓊蓊郁郁的松柏,也让他有过片刻的疑惑,仿佛他已置身于碧云寺一带阒寂的群山之中。

《登春台》实拍
一阵轻微的痉挛,在他的腹部生成。起初不易察觉,但随后坚定而执着地加大了力度,逐渐形成了那种令他熟悉而恐惧的钝痛,它如潮水般漫向他的胸膈和喉管,周身开始出汗。与此同时,头部的剧痛让他的视线一阵模糊,几近失明。不过,周振遐并不慌乱。他从裤兜里摸出一排阿司匹林,从中压出数片,舔入口中。为了让药物快一点起效,他像吃蚕豆一样,将这些肠溶药片咯嘣咯嘣嚼碎,以便在进入胃部时被提前吸收。
就在这时,他瞥见了长椅一侧的垃圾筒。
垃圾筒上有一个打开了瓶盖的矿泉水瓶,瓶子的底部被人丢入了两枚烟蒂。烟蒂因长时间的浸泡而散开,卷纸粘在瓶壁上,瓶中之水呈现出尿液般的淡褐色。周振遐缓缓移向长椅的一端,一把抓过垃圾筒上的瓶子,将脏水全部倒入口中,反复漱口数次之后,这才咽了下去。然后他稍稍稳了稳心神,掏出手机,为自己叫了一辆出租车。

《文明的边界》《博尔赫斯的面孔》《相遇》《登春台》实拍
他的眼前再次出现了姚芩那张带着笑意的脸,仿佛隔着一层雾。但她的笑容仍让人安心。
六七分钟之后,他在司机的搀扶下坐上了出租车的后排。周振遐竭力抵抗着昏昏睡去的诱惑,给神州联合科技公司北京总部的现任董事长陈克明发去了一则微信。陈克明虽然远在芬兰的赫尔辛基,仍在第一时间打通了安河医院值班院长的电话,嘱咐他做好抢救准备,且务必亲自在医院南门外迎候。
在陷入昏迷之前,周振遐仿佛听见一个遥远而庄重的声音,在耳边不断地向他提问,并催促自己诚实地予以回答。

《海边的曼彻斯特》剧照
问:汝自降生至今,驻世一甲子有余,而今一旦撒手,尚有何事未完?
答:无有。
问:汝在世间有何债务未能偿还,以至临终抱憾?
答:无有。
问:死之于汝,可惧否?
答:不惧。
问:汝是否有遗书留于亲友,交代善后事宜?
答:曾留遗书两封,置于住所二层书房写字台中间抽屉内。一封交姚芩,一封由姚芩转交儿子周南。抽屉虽上锁,但姚芩知道钥匙之所在。

《巴黎夜旅人》剧照
问:汝于世间苦熬六十余载,吞食五谷杂粮、鱼肉蔬果数十吨,啜饮各色美酒数千瓶,先后与女子多人交好,且育子一人。汝之一生值得否?
答:若说值得,实是不值得。若说不值得,又似值得……
问:此话怎说?汝今将死,无须侈谈饶舌,只说值得不值得便是!
答:值得。
问:汝之履迹遍布世界,游历名山大川,饱览世间风光。如今要过奈何桥,朝那白骨堆里去了。若得残喘,尚有何地仍想一游?
答:想陪姚芩去福建,在茯西村山头小坐。
问:去那里做甚?
答:听听风声。

《新桥恋人》剧照
问:茯西村乃一海上荒僻渔港,无甚风景可观,何故念念于此?
答:这里面倒也有个缘故,只是说来话长。
问:此刻有何愿望亟待满足?
答:抽烟一支。
【以上内容节选自《登春台》之序言】

《登春台》
《登春台》为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暌违四年推出的最新长篇小说。小说以俯瞰的视角开篇,张望浩瀚宇宙中的无数微尘。微尘一刻不停地,微弱振动,连成无数故事。
故事聚焦于1980年代至今四十余年的漫长时间里,北京春台路67号四个人物的命运流转。沈辛夷、陈克明、窦宝庆、周振遐分别从江南的笤溪村、北京的小羊坊村、甘肃云峰镇、天津城来到北京春台路67号。他们四人的故事在这里轮番上演,又彼此交叠。他们从无序、偶然中走来,却在时间的湍流中始终往前行进。